•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

    文化故事四体不勤五谷不分

    【注音】sì tǐ bù qín , wǔ gǔ bù fēn 【成语故事】春秋时期,孔子带他的学生子路周游列国宣扬儒家思想,一天子路掉队,遇到一老农,就问其见到他的老师没有?老农说:“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,孰为夫子?”子路意识到自己的鲁莽就道歉,老农将他领回家。第二天孔子认为老农是位隐士。 【出处】丈人曰:‘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,孰为夫子?’《论语·微子》 【解释】四体:指人的两手两足;五谷...

    2024-12-3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囊萤映雪

    文化故事囊萤映雪

    【注音】náng yíng yìng xuě 【成语故事】晋代车胤从小就好学不倦,因家贫没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,在夏夜他见室外飞舞着萤火虫,就用白纱布袋把捉来的萤火虫吊在书本上方,借着微弱的光线进行读书。同朝的孙康因为家贫,雪夜里借着窗外映来的雪光进行读书。 【典故】既笔耕为养,亦拥书成学,至乃集萤映雪,编蒲辑柳。南朝·梁·任昉《为萧扬州荐士表》 【释义】囊萤:晋代车胤少时家贫...

    2024-12-3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噬指弃薪

    文化故事噬指弃薪

    【拼音】shì zhǐ qì xīn 【成语故事】东汉时期,汝南安蔡顺以孝闻名天下,他从小失去父亲,靠母亲扶养他。一次他外出打柴,家里来了客人找他,蔡母左等右盼不见他回来,就咬自己的手指头,蔡顺心有所感,立即丢掉柴禾跑回家问母亲有什么事。 【典故】顺少孤,养母,尝出求薪,有客卒至,母望顺不还,乃噬其指,顺即心动,弃薪驰归,跪问其故。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周磐传》 【释义】噬指:咬手指...

    2024-12-3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号令如山

    文化故事号令如山

    【注音】hào lìng rú shān 【成语故事】南宋时期,岳飞勤学苦练,武艺方面可以左右开弓,百发百中,作战布阵十分有智谋,他统率的军队更是号令如山,纪律严明,被百姓称为“冻死不拆屋,饿死不掳掠”,敌军听到“岳家军”三字闻风丧胆。他抗金有功,遭到秦桧父子的陷害。 【出处】岳节使号令如山,若与之敌,万无生理,不如往降。《宋史·岳飞传》 【解释】指军令严肃,不容更改。 【用法】作谓语、定语...

    2024-12-3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发纵指示

    文化故事发纵指示

    【拼音】fā zòng zhǐ shì 【成语故事】秦朝末年,刘邦起兵被封为沛公后,萧何成为刘邦的得力助手,他帮助刘邦保存秦朝的各种文献档案,留守关中,为刘邦提供军粮和新兵,引荐大将韩信。在汉朝建立后刘邦行赏时,他评论萧何是发踪指示的猎人,功劳最大。 【典故】夫猎,追杀兽兔者狗也,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。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 【释义】发:发现;纵:放纵,也通“踪”。发现野兽的踪迹...

    2024-12-3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卧冰哭竹

    文化故事卧冰哭竹

    【拼音】wò bīng kū zhú 【成语故事】晋朝时期,孝子王祥对待后母如同生母一样,后母得病想吃鱼,正天寒地冻,王祥卧冰,冰化开,跳出双鲤,王祥拿回家煮给后母吃。楚人孟宗对待母亲也十分孝顺,冬天母亲想吃竹笋,孟宗冒雪进入竹林,扶竹林而痛哭,竹为之感到而立即长出笋尖来。 【典故】说到此处,就是卧冰哭竹,扇枕温衾,也难报答万一。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3卷 【释义】卧冰...

    2024-12-3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半路出家

    文化故事半路出家

    【拼音】bàn lù chū jiā 【成语故事】宋朝皇帝在昊天寺上香敬佛遇辽兵围困,杨令公率七个儿子前来救驾,其中三个儿子战亡,一个下落不明。后在伐辽战争中遭元帅潘仁美陷害,杨家只杨六郎幸存,在归途中,杨五郎因当年战败出家当和尚挺身而出救了杨六郎。 【典故】先前读书,后来看看不济,却去改业做生意。便是半路出家的一般。《京本通俗小说·错斩崔宁》 【释义】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。比喻中途改行...

    2024-12-3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功亏一篑

    文化故事功亏一篑

    【拼音】gōng kuī yī kuì 【成语故事】周武王灭商建周之后,各地诸侯纷纷朝贡给他。太保召公对周武王说:“他们把珍宝、玉器贡献给你,你也要封赏他们,治理国家要时刻思想自己的德行,大德从小德积累起来的,否则就会功亏一篑的。”周武王从此专心治理朝政。 【典故】为山九仞,功亏一篑。《尚书·旅獒》 【释义】亏:欠缺;篑:盛土的筐子。堆九仞高的山,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...

    2024-12-3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击壤而歌

    文化故事击壤而歌

    【拼音】jī rǎng ér gē 【成语故事】上古时期,帝尧治国50年,他十分虚心,不敢自信自满,经常穿上平民的服装,亲自到民间察访,了解自己政绩的好坏,在康衢见到一个老人吃饱饭在玩抛石子游戏,并唱道:“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;凿井而饮,耕日而食。” 【典故】上古之时,未有音乐,鼓腹击壤,乐在其间。《隋书·儒林传·何妥》 【释义】击壤:古代的一种游戏。打击土堆而唱歌。比喻太平盛世,人人丰衣足食。...

    2024-12-3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兵无常势

    文化故事兵无常势

    【拼音】bīng wú cháng shì 【成语故事】春秋时期,孙武把自己的用兵方法写成一部书《孙子兵法》,他的名言为“夫兵形象水,水之形,避高而趋下;兵之形,避实而击虚。水因地而制流,兵因敌而制胜。故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;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,谓之神。” 【出处】夫兵形象水,水之形,避高而趋下;兵之形,避实而击虚。水因地而制流,兵因敌而制胜。故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;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,谓之神...

    2024-12-3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党同伐异

    文化故事党同伐异

    【拼音】dǎng tóng fá yì 【成语故事】西汉时期,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的建议,设置了专门传授儒学的五经博士。到汉宣帝时由萧望之在黄家藏书楼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儒学讨论。讨论中,儒生们把和自己观点一致的人作为同党去攻击那些观点不一致的人。 【典故】自武帝以后,崇尚儒学,怀经协术,所在雾会。至有石渠分争之论,党同伐异之说。《后汉书·党锢传序》 【释义】伐:讨伐,攻击...

    2024-12-3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举案齐眉

    文化故事举案齐眉

    【注音】jǔ àn qí méi 【成语故事】东汉书生梁鸿读完太学回家务农,与县上孟财主的30岁女儿孟光结婚,婚后他们抛弃孟家的富裕生活,到霸陵山区隐居,后来帮皋伯通打短工。每次孟光给梁鸿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,眉来眼去,夫妻十分恩爱。 【典故】为人赁舂,每归,妻为具食,不敢于鸿前仰视,举案齐眉。《后汉书·梁鸿传》 【解释】案:古时有脚的托盘。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...

    2024-12-3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举一反三

    文化故事举一反三

    读音:jǔyīfǎnsān 解释:反: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。比喻善于学习,能够由此及彼。 出处:先秦·孔子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举一隅,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 用法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褒义 示例: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34回:“我是凭着一卷《诗韵》学说话,倒可以有~的效验。” 近义词:融会贯通、触类旁通 反义词:囫囵吞枣、不求甚解、浅尝辄止 灯谜:卅;带头...

    2024-12-3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不过是只麻雀俄罗斯

    文化故事不过是只麻雀俄罗斯

    我打猎回来,走上花园的小径。我的狗跑在我的前头。 突然他慢了下来,开始缓步走着,好像嗅到了什么东西。我向小径上青去,看见了一只黄嘴边的小麻雀,低垂着小小的脑袋,它是从巢里掉下来的——一阵强风正在摇晃着小径两边的白桦衬——躺在那儿,无能为力地张着它那几乎还看不见的翅膀。 我的狗小心翼翼地走近这只小鸟。突然,黑胸脯的老麻雀从附近的树上直冲下来,像块石子一样落到他的鼻子前面...

    2024-12-3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不足回旋

    文化故事不足回旋

    【注音】bù zú huí xuán 【成语故事】汉景帝时期,景帝设宴招待各地来朝见的诸侯,并让大家跳舞庆贺,来自长沙的定王舞得很别扭,别人取笑他。景帝问他是不是不会舞蹈,他说国小地窄,不足回旋。景帝明白他的意思,就把武陵、零陵、桂阳三地加封给他。 【释义】回旋:转动。形容处境局促,不便转身。 【用法】作谓语、定语;指行动不便 【相反词】留有余地 【成语举例】这儿地方太窄,不足回旋...

    2024-12-31 0次

    阅读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