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签:儒家文化的核心
-
陈赟秩序定分和人情差序伦理何以能天下一家以礼记礼运为中心
儒家文化摘 要:《礼运》作为中国秩序哲学的重要文本,其秩序构建的范式在于以礼制分,以制度化的方式安顿各种名分,由此确立的是差序性的伦理生活,人们之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皆能在其中得到安顿。其方式是将得之于天、不假外求的“性分”具体化到-伦理社会中的“位分”和“职分”之中,从而将人的自我确证引入-伦理社会的内部。问题是,由名分的符码化与制度化产生的秩序类型以分别为主,如何能够产生合同的效果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陈来民贵君轻与立君为民孟子荀子的君民论
儒家文化摘要:《尚书》“作民父母”的观点对荀子影响很大;“以民为本”的思想对孟子影响很大;惠民、安民的思想对孔子的影响尤其深刻。荀子“为民”观念的普遍化就是一切为了人民,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,其“畏民说”重视人民可能具有的颠覆的力量,是对统治阶级的一种警惕和警告。在一些语句和思想表述上,荀子与孟子有相通之处,荀子思想一定程度上受到孟子的影响。荀子讲“为民”“爱民”的同时也强调“尊君”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袁青论先秦儒家慎独的三种形态以安大简仲尼曰的出土为契机
儒家文化摘要:先秦儒家的“慎独”包含三种形态:其一,安大简《仲尼曰》和《中庸》的“慎独”是指闲居在家时的慎言慎行;其二,简帛《五行》和《礼记·礼器》的“慎独”是遵从心本体而舍弃外在形式;其三,《大学》和《荀子》的“慎独”是“诚其心”。后两者的含义又可归纳为“慎其心”,只是两者对“心”的看法不一,前者认为心是德行之本,是至善无恶的,因此需要遵从本心,而后者认为“心”容易不正而倒向恶,故而需要“诚其心”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董仲舒无法阻挡的光芒
儒家文化春风浩荡,万物勃发。 “天地之大德曰生”(《周易·系辞》)。2024年,又是一个龙年,我于甲辰初春,再次登上了巍峨的董子读书台…… 2008年就已建成的董子读书台,格调高古,气势恢宏。读书台有二十四点八米之高,南北有八十米之长,前面巍然耸立着寓意“正其谊不谋其利,明其道不计其功”(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)的“正谊明道”牌坊,处处彰显儒学正统,洋溢大汉雄风。 最为引人瞩目、令人深思的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第四届社会科学视野下的儒家思想学术研讨会召开
12月14日,由《孔子研究》编辑部举办的第四届“社会科学视野下的儒家思想”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济南召开。尼山世界儒学中心(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)、副主任、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、秘书长、国际儒合会副理事长国承彦,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、教授、《孔子研究》主编王学典出席会议并致辞。儒学中心(基金会秘书处)党委委员、副主任、《孔子研究》副主编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程苏东我们为何需要中国古典学
儒家文化18世纪后期,在启蒙运动的持续影响和欧洲大学制度的不断变革中,文学、历史、哲学等古老的学问终于蜕变为具有现代学术范式的新兴学科。不过,就在民族语言文学、国别史等新兴专业兴起的同时,仍有一门以古希腊、古罗马语言、文化、、经济等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问在欧美大学传习,那就是“古典学”。这门诞生于18世纪末的学问同样是近代学术风气激荡下的产物,是古希腊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文化建设理论研究座谈会发言摘登
11月25日,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文化建设理论研究座谈会在济南召开。摄影峰攀 编者按:为深入贯彻,全面落实关于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论述,11月25日,省社科联召开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文化建设理论研究座谈会,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青年人才团队代表,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文化建设的社科担当,激发人民文化创造力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数字化赋能文化建设,加强区域国别研究和传播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梁涛孟子的思想如何与世界对话
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,理念则孕育发生于具体文明之中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话语,以溯源追流、返本开新为旨,“中华典籍中的理念”国际学术研讨会日前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举行。 孟子作为中国儒家的重要代表,其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如何理解孟子思想中的观念?传统文化中的观念有何种时代价值?怎样推动中国思想与世界对话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梁涛仁学的化与化的仁学荀子仁义思想发微
儒家文化摘要:在仁、礼关系上,孔子存在以仁释礼与以礼成仁的不同进路。荀子虽然形式上视仁为最高的德,并提出了由“爱人”到“自爱”的仁学理论,但不是将仁落实在心性上,而是体现在制度中,是以礼成仁,发展的是化的仁学。荀子的仁义偏重于义,主张“处仁以义”,通过义来成就仁。荀子以差等为正义,为儒家礼学奠定了基础,但他突出等级、差等,缺乏平等精神,是其思想的不足。今日儒学应发展出寓差等于平等的正义观,而要做到这一点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杨赛先秦礼乐文明的传承和发展
儒家文化先秦礼乐文明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石。黄帝制作《云门》《大卷》《咸池》,为中华礼乐文明奠基。喾制作《五英》,将礼乐与行政联系起来,依时节进行常态化、规范化祭祀。周公集历代先王礼乐之大成,制作大型宗庙乐《大武》,表现周初的武功与文治。周的诗乐文化十分发达,以诗乐化性化俗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先秦时期制作和保存了大量乐舞,到西周时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礼乐体系。秦、汉以来,历代统治者都没有放弃复兴礼乐的努力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李记芬荀子对孟子推恩说的演进
儒家文化摘要:孟子重视仁政,倡导君王“推恩”以践行仁;荀子则进一步指出,“推恩”的关键是“理”,“推恩而不理,不成仁”。以理为指导,仁恩的推广才能得以展开。仁的推广欲尽其全,需要以义理为指导,“处仁以义,然后义也”。仁的施行还要尽善,关键在于礼,“礼,节也,故成”“先仁而后礼”。相较于孟子,荀子仁学强调仁的实践品格,既重视行仁的深入拓展,也凸显成仁的整体完善,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。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李存山好家风是润物无声的力量从治家中国人的家教和家风谈起
《治家——中国人的家教和家风》 李存山主编 广西人民出版社 图片由广西人民出版社提供 孟母断织教子图 康涛·清 图片由广西人民出版社提供 养素堂刻本《颜氏家训节钞》 图片由广西人民出版社提供 好家风是润物无声的力量,值得我们好好涵养和传承。 家风是家文化的灵魂,家庭是家文化的载体,家风的传续是通过家教来实现的。因此,重视家庭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朱熹的孝道
儒家文化孝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,作为儒家思想集大成者的朱熹,从小就受到儒家孝文化的熏陶,他在五岁时就开始阅读《孝经》,很快就明白其中大意,并在书上题写了八个字:“若不如此,便不。”长大后,朱熹继承了传统儒家对孝的理论诠释和实践要求,不仅在理论建构上把孝推到了“天理”的高度,在行为上也将孝作为子女侍奉父母应当遵循的最高准则,即“为人子,至于孝”。那么,他自己是如何尽孝的呢? 朱熹十四岁时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新西兰前通过孟子思想可透视古今与未来
中新社北京11月26日电 题:通过孟子思想可透视古今与未来 作者 珍妮·希普利 新西兰前,孟子公益基金会顾问主席团联席主席 我并不是研究儒家思想的专家,但我对孟子思想的历史、发展和运用十分感兴趣。我认为,通过孟子思想,可以透视当今社会的诸多机遇与挑战。正如新西兰的毛利俗语所言,“我双眼注视着过去,着走向未来”,我们可以通过孟子思想以古鉴今,开创未来。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文化赋能激发乡村全面振兴新活力
儒家文化清晨,迎着初升的霞光,从山东省曲阜市尼山镇鲁源新村入口处拾级而上,一条青砖黛瓦、古韵悠悠的儒学美德示范街映入眼帘。步入村中,一排排依山而建、错落有致的三层民居形貌古朴、俨然有序。走进村民家中,“立志、守信、尽孝、重德”的家风家训牌匾随处可见。 漫步在鲁源新村,处处可以感受到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。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是俺村最美的风景。”鲁源新村党总支刘承彪自豪地说。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